讨论中,王冬林、李云燕、杨浩东、马开慧、李应芬、和良辉、赵德光、童志云、和勋、肖智伟、高德荣等代表先后发言。
特别是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执政最宝贵的政治资源和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是对于深度贫困县,每个县安排1名省级领导、至少3家省级单位、1个东部经济强县、1个省属企业、1个省级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引导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发展聚焦到脱贫攻坚上来,将更多资金、项目、力量等资源要素倾斜配置到深度贫困县,切实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攻克深度扶贫的破解之策?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更是一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破除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封闭保守、小富即安等落后观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引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五是从端正用人导向上促进跨越发展。三是推进工程治湖,加快完成环湖截污等骨干工程,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
四是对于深度贫困村,按照组织强、党建强、产业强、经济强的要求,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每个村安排1家以上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实现村村改变、村村提升、村村脱贫。我们一定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作苦干实干的具体行动,永远感谢共产党,永远听共产党的话,永远相信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用自己的双手把独龙江建设得更加美好。综合来看,昭通综合交通建设面临五大挑战。
昭通邀请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同济大学、长安大学、中交一院等专业机构、专家大师对十三五和中长期综合交通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港口多式联运等进行规划研究,编制好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要以改革的思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着力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设施网络建设,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规划在十一五十二五的短短10年间就作了3次大的修编。
挑战之三: 财力支撑之困。昭通古称朱提乌蒙,地处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右岸、云贵川三省交界之地,集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三区于一体,下辖1区10县,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有24个民族,总人口600余万。

通过两年来的努力,昭通综合交通的氛围、格局、场面已经全面形成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十九大报告中,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实事,让老百姓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过去的五年,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的五年,大家有哪些期待和憧憬?他们想对祖国说什么?中国青年网记者走上街头,听听老百姓的那些感受和期待
按照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思路,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探索八位一体的产业模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512个。一是创新现场观摩点评机制,促进相互学习借鉴提高。抢抓财政信贷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制定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积极争取金融支持。三是外引东莞中山帮扶资源,共建园区深化产业合作。
八是社会帮扶汇集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攻坚良好氛围。抢抓东莞、中山两市对口帮扶昭通的机遇,按照昭通所需、东莞中山所能的原则,签订1+8扶贫协作工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教育、医疗卫生、干部交流培养、劳务培训输出等扶贫协作。

云南省昭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脱贫目标任务,深入推进133工作法,实施5+N个一批行动,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奋力推进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东西扶贫协作。
探索县、乡直接对接东莞中山镇、街企业的劳务输出模式,推动同县、同乡劳动力成建制输出。统筹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坚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和进城入镇转移安置并举,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严格执行补助政策,保障搬迁群众就业。组织各行业部门编制脱贫攻坚6大行动计划、18个专项实施方案,完善了5+N个一批脱贫路径,脱贫攻坚措施进一步精准化、具体化、项目化,做到了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项目全覆盖。出台《关于建立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市级领导联县挂村、县级领导挂乡联村、部门包村、干部职工包户的工作机制,明确帮扶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七是金融支持拓宽筹资渠道,资金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出台了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办法,严格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全面规范脱贫攻坚档案管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记录、有见证。来源:人民论坛网 (执笔:李富强、刘广为、张莉、刘建军、谭瑛)。
认真落实四到县权责,加大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力度,10个贫困县全部纳入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试点。昭通地区脱贫攻坚成效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创新现场观摩点评制度,以半年集中1周时间,由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在11县区逐县开展1次交叉式现场调研、相互观摩、领导点评,通过现场观摩,直观感受工作成效。四是内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贫困地区产业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坚持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用好用活广东扶贫协作帮扶力量,迅速成立对口帮扶协作领导小组,建立扶贫协作、三方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1+8协作模式。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716元、扶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0.56万人。
在大关县、盐津县开展构树产业扶贫项目试点,加大劳动力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新增转移就业42.24万人。积极畅通社会扶贫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
坚持提质增效不挂空,出台加快发展和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协调全市211家民营企业与211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签订结对帮扶协议。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督查找问题、会上领问题、限期改问题原则,由市委督查室牵头开展随机督查,列出问题清单,县区认领后及时跟踪整改。及时将脱贫对象基础数据录入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并不断更新完善,如实反映脱贫措施落实情况。
六是搬迁安置挪穷窝换穷业,拓展贫困群众发展空间。五是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破解贫困群众务工难题。二是落实脱贫责任到岗到人,定期约谈县区党政领导。以探索四个加法为抓手,推动脱贫攻坚提速增效。
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全面构建免、奖、助、贷、补多位一体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核心提示:云南省昭通市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脱贫目标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 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入推进133工作法,实施5+N个一批行动,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奋力推进脱贫攻坚。
按照五看工作法和五查五看、三评四定的标准和程序,精准锁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08956户1119488人。立足当地实际,广泛深入调研,不断创新扶贫方法路径。
二是创新开展社会扶贫。一是统筹推进挂钩帮扶。 |